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未来避暑游消费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产值。近三年,中国旅游研究院主要客源地实地问卷调查发现,80%以上的居民暑期计划出游1-3次,一半以上的受访居民计划出行天数在3-7天,太原天气预报30天其中家庭游是最主要的出游组织方式。暑期的避暑经济成为重点,居民出游稳定、频繁,据不同研究机构预测,中国的潜在市场超过1亿到2亿人次。
《2017年夏季避暑游客大数据洞察报告》显示,25岁以下以及26-35岁的两类群体占比高达76.9%。从旅游预算来看,97%的人愿意为避暑游消费1000元以上;74%的人愿意为避暑游消费2000元以上;42%的人愿意为避暑游消费3000元以上。
这个暑期炎热难耐,不少城市气温突破40度,避暑游成为旅游经济新亮点。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,2017年三季度,城镇和农村居民整体出游意愿环比持续上升,达到84.9%。明确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中,65.3%的受访者表示,会将目的地是否具备“避暑”因素作为主要决策考虑条件。
驴妈妈数据显示,7月中旬至8月中旬,普吉岛、曼谷、芭提雅、苏梅岛、清迈将是最受中国游客喜欢的五大热门目的地。
推销避暑游哪家强
随着“清凉一夏”成为各地景区的避暑招牌,避暑经济也纳入产业规划行列。
“郴州去贵州旅游半价啦!”2017年夏天,诸如此类优惠政策在各地居民朋友圈常见,地方政府的旅游政策,已引起不小的关注。
从2017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,中国经济增长已基本完成从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转型。近期中央与地方均在发布鼓励旅游、体育等休闲消费的政策,避暑经济成为地方鼓励的重点。
贵州将对广西、重庆等10个省区市的居民提供全省景区门票5折、高速公路通行5折优惠,同时执行的还有航空、旅游包机、旅游专列优惠及补贴政策。
重庆市特别推出63条以避暑纳凉为主题的精品线路,包含285个休闲点,集中分布在渝东北大巴山、渝东南武陵山、渝南大娄山三大区域,夏季气温在20-25℃。
山东烟台从7月1日起部分景区实行免票,旅游人数迅速攀升。景区人数相对2016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。
东北地区也抓住了气候优势,推广避暑旅游。长春启动了《长春市避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》和《行动计划》的编制。
携程大数据显示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在全国暑期游人群中的合计占比近14%,是旅游高消费人群的主要输出地。特别是北京,占比近7%,是最核心的客源城市。此外,重庆、成都、杭州等夏季高温城市也是重要客源地。
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,目前地方政府均已认识到旅游消费给地方经济带来的驱动力,鼓励发展旅游,目前均从景点门票让利、优化交通等多方面吸引游客。其中贵州、烟台等地均做出了表率。中国人旅游正在从旅游往度假的方向转变,景点门票让利,吸引游客转向度假式消费,是明智之举。
21世纪经济研究院建议,目前国内旅游度假消费产品,仍过于单一,中国旅游消费呈现大众化与家庭化、个性化与多样化、散客化与自助化、休闲化与体验化、品质化与中高端化等特征。传统的旅游观光已无法满足中国中产消费升级的需求,避暑游景区应该根据地方特色优势,深耕避暑游度假产品开发。
截至目前,上海、北京、成都占据“出逃避暑”城市排行榜前三甲。而从出游目的地的选择来看,目前,青岛、昆明、西藏、西宁、秦皇岛、厦门、九寨沟、丽江、哈尔滨以及乌兰察布等避暑胜地人气爆棚。
如果按照为避暑每人次消费支出为1000-3000元,未来避暑市场的潜在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,中国未来的避暑经济仍有巨大的开发空间。
另外,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海外旅游消费激增。海岛游依然热门,特别是亚洲地区的海岛成为旅游热门地区,包括泰国普吉岛、印尼巴厘岛、马尔代夫、日本冲绳、菲律宾长滩、马来西亚沙巴、越南芽庄、泰国甲米等,潜水、皮艇、快艇等水上项目,成为消费重点。
近三年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调查显示,三季度居民整体出游意愿在80%以上,出游意愿高涨。百度大数据显示,每年5月底6月初以避暑为关键词的搜索激增,至7月中旬达到峰值天津天气预报查询。其中出行人数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,包括北京、上海和广东。
避暑游规模将达3000亿
中国人消费升级,壮大了避暑经济的热潮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63.4%。
下一篇:高温“任性”多地“上火”29日起持续高温天气将明显缓解
【返回】 【关闭】